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新年的腳步日益臨近, 人們對新的一年也有著種種期盼。對金融業來說, 新年的鐘聲就是一聲門鈴響,開放的門要開得更大了。國務院公佈修改後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從明年1月1日起實行。新條例降低了兩個門檻。在準入方面,原來規定,外商銀行分行,應當由總行無償撥給不少於1億元人民幣資金,如今取消這個數額限制。同時不再把先設立代表處,作為外資銀行初次設立分行的條件。在經營人民幣業務方面,《條例》修改後,把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在中國境內的開業年限要求由3年以上改為1年以上,不再提出申請前2年連續盈利的要求。
      2006年公佈實施的《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對外資銀行準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規定了較為嚴格的條件。而這次修改條例,加快外資銀行“引進來”,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外資銀行的積極作用,促進國內外金融業在資金、技術、產品和管理方面進一步融合,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我國銀行業服務和管理水平,讓我國金融業更好“走出去”。
      回頭看,外資銀行進入我國的前幾年,曾經快速擴張,但近兩年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這次條例進一步放寬是根據外資銀行在我國設立運營的實際情況,在確保有效監管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外資銀行準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條件,
      溫彬:中國入世以後,到目前為止外資銀行中國境內發展比較迅速。從資產規模來看,從2003年的4000多億人民幣規模,到去年底達到了2萬5000億,在整個中國銀行業資產的占比從1.5%提高到1.7%,同時去年底的利潤達到了140億,潤增長接近20%。2006年我們制定了一個管理條例,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不太適應近期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中國的金融業要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根據當前形勢的變化,這次對外資銀行的條例修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對它機構準入的資格更加放開,第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放開,這些變化以後更加有利於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快速的經營,同時也有助於中國金融體系效率的改善。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對此進一步解讀。
      經濟之聲:我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和其他行業一樣,金融業驚呼“狼來了”,如今對外資大門開得更大,怎麼看?
      吳慶:我國的銀行業在過去10多年裡進步非常快,但是我們不能過於樂觀,我們的金融業、銀行業可以改善的空間還非常大。外資銀行在中國銀行業進步過程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個作用就是參與了我們國有銀行改製,給我們提供基礎支持。另一方面,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境內設立的這些分支機構,他們市場占比還相當小,成長速度是非常慢,在這方面的貢獻還偏小。
      經濟之聲:放寬外資銀行準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條件,對普通存款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吳慶:對多數儲戶來說可能關係並不是很大,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到現在只有不到2%,未來就算它快速成長,比例還是非常小,所以對多數金融消費者來說關係不大。但是外資銀行可能會提供一些特色服務,如外匯業務或某些衍生產品方面它比較有經驗,也希望它在這些領域里給市場提供一些新的產品。
      經濟之聲:外資銀行可以說是劍走偏鋒,外資銀行經營風格和中資銀行有什麼不同?它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應該怎麼看?
      吳慶:首先外資銀行經營的理念和我們不一樣,它更加註重風險控制,很少去嘗試冒著法規上的風險打擦邊球,所以它們的第一個特點是穩健經營。第二個特點是,它的客戶對象多為它們本國的企業到中國來設的這些分支機構,給他們提供服務。這是他們兩大特色。
      經濟之聲:另外,大家也說這次為外資銀行運營提供更加寬鬆、自主的制度環境。今後無論中資還是外資,國有還是民營,在政策、法規上都一視同仁,這將給金融營造了怎樣的開放競爭環境?我們是不是可以預期未來我們整個金融環境出現大的變化呢?
      吳慶:未來我們的經營環境,首先是外資銀行也享受國民待遇,在市場上公平競爭,在金融領域里各類金融機構之間也公平競爭,這可能是未來銀行業繼續向前發展演進的制度基礎。在這方面,最近的金融領域出現的相當多的變化正是朝這個方向發展的,行業之間存在著這種融合,規則方面進一步統一,這是非常好的發展方向。  (原標題:國務院修改外資銀行管理條例 加快外資銀行“引進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bvyc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