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龍
  江蘇鎮江市長朱曉明近日攜區鎮一把手在一家面館接訪,迎來300多名上訪群眾。人們猶如趕集一樣前來找市長,把這家面館圍得水泄不通。
  這種情景用人們的慣用語言形容,應該說“市長深入一線親自接訪群眾,現場辦公解決群眾的切身問題”。這樣的消息一般會被視為好消息。但語言所反映的往往不是單一的信息,通常還會有多面的信息。強調“深入一線”意味著領導不常“深入一線”,“親自接訪”則反映領導不常“親自”。
  這一看起來很正面的新聞,同樣也可以做多種解讀。
  市長接訪場面火爆,說明市主要領導不常接訪。如果一個地方的主要行政長官經常與群眾打成一片,可能就無需專門興師動眾地安排大接訪;如果領導的辦公樓能方便出入,或者平時與領導溝通不成問題,那麼就不會在問題累積成堆時才來集中解決。
  果然,在接訪地寶塔鎮,鎮江市長當天共收到69件文件,其中有58個問題,主要涉及土地問題、涉法涉訴、生活求助、村組工作問題和投訴舉報。
  這多達58個的問題在市長到來之前反映了嗎?相信這些問題不會集中在一天時間里爆發,人們也不會捂著問題用以招待市長。那麼以前向相關部門、甚至直接向市長反映過的問題,是不是被“攔路打劫”了?難道市長喜歡把問題累積到一定程度才來個“一鍋端”?
  但社會問題不是學生作業,押後解題不會釀成公共事件。社會問題是會發酵和爆發的,不及時解決,就可能在市長到來前傷害社會。
  而民眾與行政長官難以溝通,到底是“衙門”太深還是門衛太嚴?是百姓找不到長官的聯繫方式還是長官不接來電來信和來郵?或者接了之後不理不睬?
  市長接訪場面火爆,還反映了市長之下的各級職能部門無能或無為。假如各級部門都守土有責,把問題解決在自己的領地之內,那就不需要市長大人親自解決了。
  從全國各地的接訪情況看,只要當地主要行政長官出面,許多問題往往就能迎刃而解。行政首長能輕而易舉地解決的問題,都說明不是疑難雜症。非要等到首長出面才能解決,或者是主要領導壟斷權力,或者是職能部門拖而不辦。
  主要領導親自出馬解決問題,通常會讓普通民眾對領導敬而仰之。這樣的領導就像包青天,就如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而一些長官也常常陶醉在所向披靡贏得陣陣掌聲的快感之中。可是這些長官若有足夠的人事安排的權力,那麼下級領導是誰提拔的?為什麼提拔這種事事都要自己親自過問的無能下級?要不要承擔用人不當的過錯?
  除非提拔昏庸的下級是因為在用人上力有不逮,否則常常需要親自出面才能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行政首長就不是個好首長。也許正是因為涉及用人不當問題,許多首長在親自出動發現和解決問題時,都不追究下級領導的責任。
  當然,我們的用人機制是一個自上而下、多方角力的複雜機制,或許上面的一個電話、一種暗示就能改變用人方案,如此被啟用的人只需對上上面的那些提拔自己的人負責,因而地方首長對這樣的人也無能為力。
  不管怎麼說,地區行政首長接訪時場面火爆,或者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或者出自用人不當,或者出自機制問題,實際上都不是一種好消息。
  (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
  何龍  (原標題:市長接訪火爆不是個好消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bvyc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