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近日,交通部等10部門聯合出台了維修業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劍指汽修市場的技術資料壟斷、配件渠道壟斷等,此舉能否堵住汽車維修“黑洞”?
  維修技術信息必須公開
  指導意見提出,到明年12月31日前,各汽車生產企業要公開全部在售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對於新車型上市三個月仍未有效公開車型維修技術資料的,一律撤銷車型3C認證和有關公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副理事長蘇暉表示,汽車生產企業要公開全部車型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這對打破汽車售後市場的壟斷具有重要作用。雖然在整車經銷環節,汽車生產企業還會對經銷商和消費者保持強勢,但是對於維修與保養來說,維修技術信息的公開將實現市場的相對公平。關鍵是有關部門要嚴格監管,避免好政策落實不下去。
  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秘書長魏同偉說,國外普遍要求放開維修技術信息,並已形成市場慣例。國外有企業俱樂部,企業可以把具有知識產權的技術信息放在信息庫里,誰要用都可以花錢下載,所以企業也願意放開。
  交通運輸部運輸司司長劉小明認為,從根本上打破汽車生產企業對於汽車後市場的人為分割和技術壁壘,各類維修企業均有機會獲得原廠技術支持,將夯實汽車維修行業發展的技術基礎。
  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
  指導意見提出,“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鼓勵原廠配件生產企業向汽車後市場提供原廠件和有自主商標的獨立售後配件;允許授權配件經銷企業、授權維修企業轉售原廠配件。
  北京某4S店內部人士表示,未來如果放開維修與零部件的“專修專賣”權,4S店生存會更加困難,因此急需從根本上改變汽車生產廠家、經銷商與第三方維修或經銷機構的關係,改變生產廠商最為強勢,其他機構都嚴重受限於它的狀況。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商務信息中心郭勇說,由於廠家會給銷售商品牌授權,因此兩者之間地位是不對等的,廠商實際上是強制讓銷售商符合它的要求。這種模式是很不正常的,廠家不僅壟斷整車銷售,還壟斷了零部件渠道,造成消費者不得不接受這種定價高昂的服務,也造成了銷售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一些矛盾。
  蘇暉表示,指導意見將讓不少“副廠件”有更大的空間,消費者選擇的餘地會更大。但必須加強零部件市場生產、經銷等各個環節的監管,保證各個環節的質量。汽車配件不僅要破除壟斷,也要防止魚龍混雜的情況出現。
  重塑汽修市場信任體系
  指導意見第一次提出“汽車後市場”的概念,意味著汽車維修市場面臨更大的轉型升級,從生產型服務業向消費型服務業轉型。
  “今後,所有的汽修配件都要有統一編碼。統一編碼就像是零配件的身份證。”魏同偉說,要強化質量認證,要做好每個配件的檢測認證標準,才能進入維修市場。
  魏同偉透露,目前行業協會正在抓緊和商標局商討設立“證明商標”,這種標示具有法律效力。從編碼到商標認證都統一標準。將來,所有的汽車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查詢到配件的生產環節,讓消費者更放心。如果有的汽修企業不貼統一標示,將來也沒法進入物流、商場、沒法出貨,以市場標準倒逼企業遵循統一標準。
  為了遏制“花錢買標準”等行業亂象,魏同偉說,引進國際權威性認證勢在必行,將來,汽車零配件市場也應該建立“汽車服務雲平臺”。
  鏈接
  國外汽車維修的“慣例”
  從買車到維修與保養,4S店成為中國車主最常去、花費最多的地方,幾乎“壟斷”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但在歐洲汽車市場,消費者並不需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從維修地點選擇、零配件購買,一套完整多樣的售後市場體系,不僅讓消費者選擇權更大,優惠也更多。
  在歐洲汽車維修市場,獨立的零件批發商與獨立的修理商,讓車主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數據顯示,2012年,歐盟範圍內車齡在4年至6年之間的汽車,66%在授權車間維修,而30%選擇在其他車間維修。
  在德國,2013年約有3.7萬個汽修車間,其中獨立的汽修車間占38%,特許經營的車間占54%。在零部件環節,80%的零件由零件製造商生產,僅有20%由車輛製造商生產。
  專家介紹,在德國車企授權獨立的機構對技師進行同等教育,對各類企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保證汽車維修市場的開放度與競爭性。
  除此以外,歐盟要求技術信息清單公開,例如電子設備維修記錄、配件識別數據等,同時還要求公開多品牌通用工具製造商的全功能性專業信息。這些都成為降低消費者維修成本的重要因素,值得借鑒。
  有破有立根治壟斷頑疾
  汽車售後服務領域的壟斷利益盤根錯節,主要包括零部件渠道把控、定價把控、工時費把控等等。但歸根到底,主機廠和4S店是在利用這些壟斷渠道達到一種“信任壟斷”:只有在4S店才能得到質量可靠的“正廠件”,只有在4S店修車保養才能享受三包,只有在4S店忍受貴得離譜的工時費維修質量才有保障。
  我國已經進入汽車社會,汽車保有量持續高速增長,汽車後市場規模驚人,在此背景下,必須及時打破汽車售後領域的“信任壟斷”,讓消費者不再飽受汽車售後“壟斷之貴”的困擾。
  打破“信任壟斷”需要有破有立。分析10部門此次公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不得限制、干預消費者自主選擇維修企業和維修服務,不得以汽車在“三包”期限內選擇非授權維修服務為理由拒絕提供維修服務;在2015年12月31日前,汽車生產企業要公開全部已進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國產車型以及已獲CCC認證的國產及進口車型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打破維修配件渠道壟斷,鼓勵原廠配件生產企業向汽車售後市場提供原廠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標的獨立售後配件;允許授權配件經銷企業、授權維修企業向非授權維修企業或終端用戶轉售原廠配件等。這些大力破除既有壟斷行為的舉措,會使汽車售後“信任壟斷”寄生的土壤逐漸消失,為市場競爭良性發展引來源頭活水。
  此外,10部門指導意見還著眼於通過對汽車維修行業誠信體系、連鎖品牌、人才體系等要素的塑造,建立起與4S店服務體系“平行”的可信任的後市場渠道,供消費者自由選擇。有破有立,雙管齊下,汽車售後領域長期存在的壟斷頑疾才有望被打破。
  (本欄稿件均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圖文:汽車維修“黑洞”迎來治本之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bvyc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