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代表們默哀一分鐘後,開始了“唇槍舌劍”。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站出來為此事負責。MH17將烏克蘭危機再次拉回國際舞臺的焦點位置,一場圍繞馬航MH7的“大國博弈”已經拉開序幕。
  MH17空難中,298名遇難者中有192名荷蘭人。法國《費加羅報》將此事稱為“烏克蘭危機的轉折點”。
  在1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稱此事是令歐洲“覺醒的警鐘”。他為什麼要特意這麼說?
  相對於美國,歐洲與俄羅斯在地緣上有天然的接近性。歐盟1/3的天然氣消費量來自於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的處理上,歐洲一直比較謹慎。近日,美國對俄羅斯施加了號稱“史上最強的製裁”,歐洲則一邊試圖與俄羅斯“外交協商”解決危機,一方面同意了美國製裁單上的幾項內容。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用“對MH17悲劇的震驚會令歐洲轉向對烏克蘭的行動嗎”作為標題,稱和很多歐洲國家一樣,德國在地緣上接近俄羅斯,經濟聯繫緊密,因而對俄製裁的打擊性更大,同時受到的反作用力也更強。馬航MH17事件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新聞發佈會上呼籲烏克蘭地區迅速實現停火,表示俄羅斯在停火問題上負有責任。
  目前,歐洲政界已經在討論繼續對俄羅斯進行製裁,特別是如果最終證明是親俄羅斯的反政府武裝所為。社科院俄羅斯東亞中歐研究所烏克蘭問題專家張弘表示,這次事故有可能促使歐盟立場統一,製裁俄羅斯已經不可避免。  (原標題:歐洲或形成製裁俄同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bvyc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